提起双汇,无人不说它是杀猪起家的大企业,但能一年“杀猪”“杀”出200亿元的企业,也是业界以前所没有想到的,从养殖、化工、肉类加工,双汇已经稳居中国同行第一多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后的双汇,会不会有新的动向呢?
■双汇的眼光往往出人预料,未来,除了继续加强肉类主业外,却又把目光瞄上了“食疗产业”。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仅有约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即病人),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有近10亿“亚健康”人需要保健服务。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食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欧盟诸国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目前国内人均保健品消费额,仅仅是日本人的1/12和美国人的1/17,这预示着中国保健食品的巨大发展空间,市场规模以千亿计的保健产业正在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为15%~30%,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
中国保健品消费1984年销售额为20亿元,1990年达到100亿元,1994年为300亿元,1999年达到450亿元,2004年突破650亿元。
但是保健食品领域分支极多,双汇必然不会面面俱到,而会找到核心点进行突破。
2006年1月,双汇集团旗下的双汇药业推出了最新保健食品“新洫康”,而这也许就是双汇集团进军食疗产业的“第一枪”。
血管里的巨大市场
为什么“第一枪”选择了“新洫康”?
据双汇药业负责人王伟介绍:“新洫康是双汇药业针对中老年人的体质状况推出的纯生物制剂,在心脑血管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消费者称为‘健康贴身护士’。”
新洫康的推出,证实了双汇集团敏锐的判断力: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
现在全球有近四分之一人口为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所威胁,与心血管疾病的抗争不分区域、人种,已成为全人类的挑战之一,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很多病人因毫无思想准备,也无预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
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心脑痛、心肌梗死及急性死亡)。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中风,只需要几分钟。很多病人因毫无思想准备,也无预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
80%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自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随着肥胖症患者和吸烟人数的增加继续呈上升之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远远高于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
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呢?中年以上的男性、个体类型、曾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口服避孕药、更年期后的妇女等人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超重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患者人数为1.6亿。中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160万;冠心病患者75万,中风者150万,糖尿病75万。我国每天大约有1.3万~1.5万人死于各种慢性病;每24秒钟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血管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在中国心脏疾病控制研讨会上说,心血管病治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预防。除了要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中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静息的生活方式等等)进行干预,还建议服用一些保健食品用来改善血管生态。
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虽然不少,但是鱼目混珠,很多产品的质量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双汇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在这个时候进军这个市场,对消费者和经销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双汇的秘密武器
据新洫康研发人员介绍,作为双汇投入巨资研发的一款新型保健食品,与同类产品比较有很多的优势。首先从原料选择上就有独到之处:其创造性地实现了“硫酸软骨素”与“功能性红曲”的有机结合,在临床的应用上,“硫酸软骨素”被公认为血管的“修复专家”,而“功能性红曲”被公认为血管的清道夫。
同时还吸纳了多种纯天然成分:例如有天然酸性黏多糖类物质,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这样就保证了消费者服用时可以安全放心。
雄厚的技术力量:山东大学、双汇集团博士后站和双汇药业药品研发机构联手开发的国家级项目。
先进的工艺设备:先进的工艺设备保证了每一粒“新洫康”都具有卓越的内在品质。
而双汇是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国际GMP认证企业,品牌美誉度可以使新产品“新洫康”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消费者接受,对于经销商来说,这一点是有诱惑力的。
但是,这些并不是双汇药业的秘密武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原材料质量好,成本优势大。
新洫康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硫酸软骨素,其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软骨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类物质,以动物鼻骨、喉骨、气管为原料,经现代生物技术分离纯化提取精制而成的。硫酸软骨素目前具有供不应求和继续上升的市场。硫酸软骨素除了作为药品外,大量的是作为健康食品应用,在美国已经风行多年,目前仅在美国的消费量每年就可达600吨左右。
因为双汇药业的硫酸软骨素生产车间采用三十万级洁净的GMP厂房,恒温恒湿,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含量明确,能够进行精确的质量控制。因为工艺先进,质量可控,产品很受欢迎,双汇硫酸软骨素大量出口美国或欧洲,已成为国内出口量最大的生化医药产品之一。
出口到美国的硫磺软骨素制成片剂后,60粒装的一瓶在美国售价已经超过20美元,双汇的新洫康售价则仅仅是其三分之一,而物美价廉的主要原因就是,双汇是国内最大的硫磺软骨素生产企业,其提取原料软骨,是双汇肉产品的附属物,因此原料充足,成本低廉。
双汇药业以“增强国人身体素质,提高国人生活”为己任,正立志于打造中国食疗保健第一品牌,其树立的“每日为健康加餐”的理念,及新产品“新洫康”必将掀起一场国人食疗保健的风暴。
葡骨力:另一只重拳出击
近日,悉心致力于中老年疾病研究和新药开发的双汇药业,在成功开发了心脑血管疾病新型保健产品“新洫康胶囊”之后,再次重拳出击,推出了对骨关节炎有特异性的保健产品——“葡骨力片”,这一产品的诞生,为所有骨关节炎患者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幸福。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年龄段,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病变,亦称作骨关节病或退行性关节炎。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严重妨碍了人们的工作,成为50岁以后丧失劳动力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更高,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约80%、60岁以上约90%、70岁以上约100%有关节的增生性改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骨关节炎将成为造成残障疾病的第四名。
所有患骨关节炎的患者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弹性和韧性减弱,软骨变薄,骨与软骨连接区修复和重建的能力越来越差,当关节软骨承受的压力过大时,导致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形成骨关节炎。这是一种耗资昂贵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由于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导致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严重下降,严重情况甚至需要置换关节,老百姓称其为“不死的癌症”,无情地吞噬着老年人原本幸福的晚年。
传统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是解热镇痛药和抗炎药,其作用顾名思义都是消炎、镇痛,治标不治本,这些药物所能做到的只能缓解病人一时的疼痛,无法根治病人一世的痛苦。传统药物的四大弊端:
——仅能短期缓解症状,而不是从根本上治愈。
——有效成分吸收率较低。
——疗效不稳定,易复发。
——含有激素药物造成肝、肾、脾等内脏器官损害,并引起耐药性。
双汇牌葡骨力片具有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优势:
——原料取材于天然物质——主要原料分别来源于海洋动物虾蟹壳和动物软骨。天然制品,安全放心,无副作用。
——修复专家——补充关节内源性物质,刺激骨细胞产生正常的蛋白多糖,恢复骨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多种有效成分并存——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二甲基砜相互增效,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全面起效。
——安全放心有效——产品系出身名门世家双汇集团,G M P 生产场地,保证每一片“葡骨力”都具有一样卓越的内在品质。
中外专家谈
治疗骨关节炎药物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邱贵兴称,氨基葡萄糖应考虑为骨关节炎治疗的首选药物,尤其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更为重要。
印度研究人员Dr.P R U s h a 和Dr.M U R N a i d u 声称,联合口服氨基葡萄糖和二甲基砜治疗骨关节炎比单独使用两者之一更为有效。
据美国《食品健康信息网》报道,食用硫酸软骨素能在短期内有效舒缓膝关节炎病患的疼痛与改善运动能力。
吴锦生博士认为,葡萄糖胺为关节软骨的组成成分之一,可提供关节组织的营养,增加滑液恢复润滑功能,促进退化关节再生,进而有效减轻骨头摩擦产生的痛苦,阻止关节炎症状的恶化。
环球营养公司研究与发展部经理巴索科说:“葡糖胺之所以如此神效,是因为它是人体合成软骨中的聚葡糖胺分子时所需的重要成分。”巴索科又说:“硫酸软骨素作为软骨结构的成分之一,可以加速关节的修复、保留水分、使营养成分快速渗透至软骨中。硫酸软骨素的这个作用十分有效,因为在软骨中是没有血液供应的。”
《中国医药报》新药评介栏目推出的治疗骨关节炎(O A )新药——硫酸氨基葡萄糖(G S ),从20世纪末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各国硫酸氨基葡萄糖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并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