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我省由新兴工业大省迈向工业强省的新阶段,支撑了新一轮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河南装备制造业,乘着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春风,加力快跑,将以新的面貌挺起河南工业的脊梁。4月5日至6日在洛阳召开的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座谈会,勾画出“十一五”期间河南装备制造业的蓝图,由此,曾创造辉煌如今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河南制造”将留给我们更多期待。
河南装备制造亟待科技提升
河南装备制造业亟待有效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品和结构优化,不少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有着这样的共识。
一拖集团、中信重机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曾创造了河南工业的辉煌。如今,河南又把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装备制造业,摆到支柱产业的位置重点培育和发展。
不少业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在感到振奋并纷纷表示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对河南装备制造的弱项有着清醒的认识。
副省长史济春坦言:“我省重大装备制造能力较弱,特别是成套能力弱,缺乏与主机相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比重较少,在产品精度、可靠性和工艺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业内人士指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部门、设计单位、制造企业、安装企业和用户的密切配合。我省目前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不多,研究院所、设计院、制造企业各自独立,缺少能够提供系统服务的总承包企业。
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维宁说:“我省许多装备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百分之零点几,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非常关键。”
许继集团董事长王纪年谈到发展壮大的经验时说:“走自主创新之路,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河南制造”的全国第一
有人说,“看大工业,到河南去。”我省蓬勃发展的装备制造业见证了河南工业的实力,创造出多个第一。
大中型拖拉机、大型干法水泥主机设备、二次继电保护装备、高压隔离开关、防爆电机、煤矿液压支架、有色金属加工装备、玻璃深加工设备等8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目前均居全国第一位。
在国家确定的16项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中,许继、平高、中信重机、一拖、开封空分、郑纺机等企业的6类产品研发水平已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超高压直流输电保护控制设备、正负电子对撞机谱仪机械系统、强力大采高液压支架、大型增安型无刷励磁同步机、大型空分设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率先实现了国产化。
2005年,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不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设备制造业)1864家,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1.3%,实现利润66亿元,利润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五位。其中一拖集团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许继集团超过60亿元,中信重机超过40亿元。
“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敲定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
“十一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敲定: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将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以上,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将达到15%,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我省的优势产业。
按照我省的初步规划,我省今后五年,要充分发挥已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装备制造业向信息化、成套化、集聚化的产业格局转变。以提高重大装备集成能力为主线,发展高效可靠、节能环保、替代进口的产品,扩大中高端市场份额,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提高本地配套水平,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为此,我省将着力做大做强电力装备、专用设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四大优势行业,高水平发展数控机床、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轴承及基础件、仪器仪表等四类成长性产品,壮大洛阳、郑州、许昌、新乡等四个产业集聚区。同时重点支持上街-荥阳阀门、长垣起重机、新乡县振动机械、荥阳建筑机械、沁阳造纸机械、许昌农机、淮滨造船八个产业集群、禹州压滤机产业集群等八个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装备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我省建设成自主研发水平较高、制造技术先进、系统成套能力强的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围绕上述目标,我省已规划了装备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360个,总投资502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增加销售收入1594亿元,利税265亿元,将有力地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企业风采
“河南制造”:辉煌与期待
发表时间:2006-04-07 07:53:00来源:河南省企业文化网点击: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