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印度籍美国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因对福利经济学中几个重大问题的研究作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说:“企业文化和经济伦理在下一个10年将成为企业兴衰、国家经济振兴与否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竞争环境,传统企业管理的不足愈加显著。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为企业充分利用全球规模的统一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机遇。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机器、厂房、设备、资金乃至技术都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它已不再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坚实基础。企业文化则不然,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精心培育出来的企业的灵魂。不论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还是无数世界一流公司的成功实践均证明:企业文化是21世纪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所有长寿公司的秘密武器。
世界上超过100年的公司,我们能开出一长串名单:劳力士、杜邦、高露洁、花旗银行、宝洁、麦当劳、埃克森石油、雀巢、奔驰、AT&T、可口可乐、强生、通用电气、吉列……
然而,基业长青、百年长寿谈何容易!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研究证明,20世纪50年代的500强企业在90年代近1/2已经消失;70年代排名的500强企业在90年代有1/3已经消失。
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40-42年,1000强平均寿命30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
壳牌石油公司的研究发现,在北半球,公司平均预期寿命不到20年,只有一些大公司在平均预期寿命之外还能继续存活平均20-30年。对1994年到1997年全球成长最快的200家公司的调查表明,这200家高成长公司给其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平均达到45%。同时,全球成长最快的200家企业中,只有16%的公司能够保持10年以上的高速成长,即使能较长时期生存的著名公司,无不曾在生死关前挣扎过。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一再警告员工:我们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中国素有三年一小关、五年一大关之说,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市场经济充其量不过十几年时间。有资料显示,我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我国每年有100万家企业倒闭。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5.7年,私营企业的队伍以平均每天上千家的速度壮大;我国的高科技公司在近20年间,有90%的企业被淘汰……
何能基业长青?读着这些数字,我们的企业家是否多少有些危机感?而那些对文化一知半解却意得志满,动辄把打造百年老店挂在嘴边的老板们,又当作何感想?
编辑出版
《21世纪企业文化》第1期 何能基业长青
发表时间:2006-07-05 09:00:00来源:河南省企业文化网点击: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