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总经理王熙慧
人物档案:王熙慧
中国铝业公司郑州企业协调委员会主任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总经理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美中经济合作组织首席企业家
河南省首位中国职业经理人特级经营管理大师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理事长
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成立四年来,在中铝公司总部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大力弘扬“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中铝精神和“诚信为本,回报至上”的经营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强企”战略,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大大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氧化铝产量蝉联亚洲第一,经济效益和纳税总额蝉联全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第一,首批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首批河南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并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文化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称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奖”以及“全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重组上市以来,以总经理王熙慧为带头人的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河南分公司自身特色的“实、勤、公、高”的企业核心理念。该理念的提出,适应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内在要求,传承了企业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要求,得到了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充分认可,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灵魂,形成了凝聚员工力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共同价值准则。
在“实、勤、公、高”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坚持以实为基,以勤为先,以公求和,以高求进,将文化理念和共同价值观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驱动力,企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无论是在产量、成本、利润,还是在上缴税费、员工收入、改革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氧化铝产量连创新高,四年累计生产氧化铝580万吨,年均增幅12%;共完成投资60亿元,销售收入和资产总值比2001年翻了一番;累计实现利润53亿元,上缴税费41亿元,2005年实现利润19.33亿元和上缴税费13.5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35倍和5倍,是“九五”末原长城铝整体的9倍和2.3倍。公司成立以来的四年,是建厂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四年。70万吨氧化铝项目作为中铝郑州企业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工程,在项目建设的400多个日日夜夜,企业员工万众一心,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超常规加快建设,创造了发展奇迹,培育了一流团队,铸就了“实干高效、团结协作、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70万吨氧化铝项目精神。也是“实勤公高”核心理念的延续和发展,是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实践“实勤公高”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今年4月份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布的2005年度纳税大户排行榜上,中铝河南分公司以入库税收10.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近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惊人业绩的内在动力,一场大雨后一个清凉的午后,《21世纪企业文化》特邀专访了这位风度儒雅的企业家。
《21世纪企业文化》(下称《企业文化》):近年来,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获得快速发展,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您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您如何看待文化力与生产力的关系?
王熙慧(下称王总):近年来中铝河南分公司获得快速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主要体现在我们强调对技术、产品的创新,也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创新。我们始终重视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用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文化铸魂,借力扬帆,这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所在。
企业文化从精神层面讲是“虚”的,但从操作层面上讲是“实”的。在文化建设上,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严、细、实、新、恒、齐”的管理理念,坚持“虚功实做”,大力弘扬“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中铝精神,深入实践“实勤公高”的核心理念,向员工描绘“打造世界氧化铝强企,实现产业报国理想,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并融入到员工的行动中,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实力。
2002年初,在企业面临重组转制、境外上市的重大变革面前,为迎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创新企业文化,塑造良好形象,实施国际对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铝业强企”的文化战略。应该说,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当初正确的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您如何看待管理?
王总: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流的企业必须以一流的管理为基石。我以为:管理就是管人理事,从文化的角度看管理还有一句话:管出习惯,理在自觉。这里讲的“管”是指用制度去管、用文化去管,这里的“理”是指管理的真谛是调动员工的自觉性。作为一家特大型现代化的铝联合企业,河南分公司从重组改制后,坚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缺陷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管理创新之路。缺陷管理的作用在于不断修补“木桶”中相对最低的木块;标准化管理是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以制度引导员工形成安全高效的工作习惯,促使员工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标准的持续提升和管理流程高效透明。
《企业文化》:公司是如何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在经营实践中有哪些具体做法?
王总: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打造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的公司目标,坚持“抓理念铸魂,抓行为立制,抓视觉塑形,抓创新聚力”的工作方针,以创新为主线,以务实为原则,超前设计,科学谋划,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新工作思路,系统导入CIS战略
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战略推进委员会,建立了高层强力推进、部门分工协作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以推进CIS战略作为实现企业文化转型的切入点,逐步建立起适应公司发展的企业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系统,初步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文化体系。
2、创新管理体制,实现文化与管理有机融合
公司建立了“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制度有力、责任明确”的领导机制,出台了《企业形象工程管理制度》,制定了《形象工程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为促进标准化管理的深入推行,树立“人人都是企业形象,人人爱护企业形象”的观念,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实施了统一着装、佩证上岗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使员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中铝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的要求,以规范统一新建70万吨氧化铝项目厂区视觉环境为突破口,精心打造中铝公司视觉环境形象样板工程。同时,按照公司统一规划和整体安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厂区视觉环境的规范化、统一化,加大环境绿化美化力度,实施“畅通工程”、“亮点工程”,在入市口制作企业形象标志大门,企业整体形象明显改观。
3、创新工作方法,彰显企业精神
为弘扬“实勤公高”的核心理念和“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公司开展了企业文化活动月、企业理念宣讲、编写企业故事、举行优秀企业文化论文发布、人生格言征集评选等系列活动, 大力宣扬企业理念。
4、创新活动形式,丰富企业文化实践
在文化实践中,公司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推广“一句话岗位规范”活动。活动以学标贯标为主要内容,以融合提升为根本目标,把岗位标准凝练概括为易懂易记、富有特色的岗位规范,使员工适应新规则,创造新业绩。“一句话岗位规范”活动得到专家的肯定,被誉为企业文化实践的“一个创举”。
公司在厂区建设了LED大型彩色显示屏,实时播发生产经营动态、厂务公开信息、先进管理经验、劳模风采等专题,使员工及时了解国事、厂事、身边事,成为公司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依托公司网站,建立企业文化网页,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展示企业文化成果。
5、创新活动内容,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力
为增强公司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夯实基层文化基础,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全员安全意识、全员质量意识,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顺利实现。公司将企业文化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车间、班组,大力开展了创建“企业文化创新示范基地”活动。活动以塑造成本、安全、质量、管理、竞争、行为文化为主题内容,以“降本增利、创建节约型企业”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一句话岗位规范”、“班组文化小论坛”、“安全故事会”为载体,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推进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公司核心理念真正深入到员工心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车间基础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班组建设更加规范,员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达到鼓舞员工干劲、改善工作环境、融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经济指标、促进生产经营的目的。
6、创新激励机制,着力培育团队精神
为保持公司内部文化的统一性,用核心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管理,积极探索企业文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公司根据《创建企业文化创新“示范基地”活动考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检查考核,选树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促进了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
《企业文化》:您如何理解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王总:企业家文化从内涵上讲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的文化,而应该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高级管理团队集体的文化。从作用上讲,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头人,企业家的个性、思想和智慧对企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有学者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全面。企业家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一个高级管理团队中,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大家都发挥优点,互相“补台”,那么,这个团队的战斗力肯定是最强的。
《企业文化》:您如何看待信息经济时代的名牌企业效应?
王总:信息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我所讲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科技、文化、品牌等综合为一体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企业,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会有不同。品牌是企业的“名片”,名牌本身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分公司正是坚持了“银色雪山,钻石信誉”的品牌观,所以公司生产的雪山牌氧化铝、重熔用铝锭、氢氧化铝获国家银质奖章;铝锭在伦敦交易所注册;自主研发并生产的超大型碳阳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大型碳阳极、金属镓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公司的各种产品享誉全国,并出口亚、欧、美等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蜚声海内外。
《企业文化》: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竞争更加激烈,贵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王总:中铝公司已提出了“十一五”乃至今后长期的奋斗目标,中国铝业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亚庆明确指出:“要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改进经营理念,强化企业文化整合,着力培育统一、规范的中铝文化。”这为中铝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任务光荣而又艰巨。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务实创新,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开创河南分公司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中铝百年老店”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至于如何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我们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然应该持之以恒、持续创新。具体说来:
1、树立“发展无止境,创新到永远”的发展观,以跨越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铝企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确立了“优先发展氧化铝,优化电解铝产品结构,做强碳素制品,进军铝加工”的整体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总投30多亿元、集当今世界氧化铝一流工艺技术装备于一体的70万吨氧化铝项目提前建成投产,创造了国内外同类项目审批最快、建设最快、质量一流等多项新记录,使公司氧化铝产能达到230万吨以上,跻身世界氧化铝企业5强。
科技兴企是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公司坚持走“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自主创新之路,研制开发的多项成果占据着国内同行业的技术制高点,被河南省认证为高新技术企业。四年来我公司共投入2.8亿元进行科技攻关,37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45项成果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6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28项,已获授权15项,科技项目整体回报率达20%以上。
2、树立“成本是公司成功立业的根本”的成本观,着力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以成本控制为主线、资金预算为核心、绩效考核为手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逐级确保的成本指标包保网络,将成本管理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开创全员降本、全过程控制的挖潜降本新局面。
3、树立“以人为本,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管理观,提升管理平台。
进一步落实“严、细、实、新、恒、齐”的管理理念,深化“缺陷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管理升级“三步走”战略,有效消除事故隐患,整合标准化管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综合管理水平。
4、树立“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安全”的安全观,以安全确认制确保安全。
公司将在员工中牢固树立安全观,深化“安全确认制”达标创建和无伤害车间(班组)活动,以最有效、最深刻的安全文化影响全体员工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行为,进一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5、树立“人人有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人才观,不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公司坚持“人人有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完善人才的“选、育、用、留”长效机制,培育更多的一流管理、技术和高技能的员工队伍。
6、树立“永远的质量,永恒的市场”的质量观,靠质量赢得市场。
公司将恪守“永远的质量,永远的市场”的质量观,重视培育员工的质量意识,严格技术操作标准,坚持完善质量考核体系。已经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导产品氧化铝出厂一级品率达94.94%,铝锭AL99.7以上品级率达95.5%,碳素制品出厂二级品以上率达100%,全面实现了总部确定的目标。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碳阳极出口基地,占国内碳素制品出口额的90%,四年累计出口创汇达1.02亿美元。
7、树立“珍惜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的资源观,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
公司将进一步以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为重点,建立“珍惜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的资源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抓好氧化铝提产降本、电解铝节能降耗、碳阳极提质降耗工作。全力支持中国铝业矿业分公司加快建设选矿场,增强氧化铝工艺对现有资源的适应力,提高粉煤灰、赤泥、矿渣等废弃物和余热的利用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表率。
8、树立“清洁生产,美化家园”的环保观,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公司目前已顺利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SHME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将坚持在员工中树立“清洁生产,美化家园”的环保观,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试点工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节能降耗,使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2005年,公司实施清洁生产方案554项,与“九五”末相比,烟(粉)尘、氟化物和沥青烟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2%、98%和29%,厂区绿化饱和率达93%,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和重大污染事故为零。
采访还没有进入尾声,记者已对王总超人的记忆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所深深感染。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走向未来。只要我们在经营管理中时刻牢记企业的共同愿景,坚持文化导航,科学发展,自主创新,不断用文化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就一定会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听着王总最后这掷地有声的回答,我们对公司的明天充满了更大的期待。
编辑出版
《21世纪企业文化》第1期 实施文化强企战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表时间:2006-07-05 09:20:00来源:河南省企业文化网点击:1131